柏拉图世界

首页 > Sa柔儿文学
编辑:广东反传销救助中心 日期:2022-03-27T10:39:6 人气:3

昨夜,我重读柏拉图《理想国》的读书笔记,他说:“性格好的人到了年老的时候,即便贫苦,他一样乐天知命。反倒是那些性格不好的人,就算是家财万贯,年纪大了以后他们也难以获得平静的生活,因为他们的内心是无法满足的。”

柏拉图还说:“一个人对未来道路的选择取决于他从小受过的教育和引导。”

但是他忘了告诉人们,一个人后天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,全凭自己的修正与改进。因为性格形成多种多样,但根本原因在于与生俱来,后期确实能通过微调,但是终其一生这个人的性格都不会变的。

认清楚自己并不容易,人们的惯性思维已经限制了思考,在有限的、没有突破自己的世界里,依旧是夏虫不可语冰的状态。

今早本想写《洞穴论》的感想,却想起来去年刚写完同样的东西,分享之余且当温故而知新了。

《在每一个觉知的清晨》

著名的理念论有个故事,这源自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,据说每一个探究哲学的人都应该听说过。当初的我读完之后就像遇到了有人开启内心世界的钥匙,似乎他懂我,懂我的感受。

除了我懂自己,还有他。

人之所以目光所及之处与他人不同,或许就是看待阳光和影子的置身环境不同的缘故。

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:没有哲学思想的人就像洞穴里面的囚徒,他们戴着镣铐,不能转身。在他们的后面有一堆火,前面有一堵白墙,隔断了空空的洞穴。墙就像幕布一样,他们从上面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及他们与火之间的物体影子。

但是由于无法看到别的东西。他们就以为影子是真实的。最后,有个人挣脱了枷锁,摸索着爬到洞口。他在那里第一次见到阳光,阳光正普照着真实世界的蓬勃事物。然后他又回到洞穴里,把他的发现告诉同伴们。并试图证明他们在洞里见到的东西只不过是现实的模糊影子。但是,由于见到了灿烂的阳光,他有些头昏眼花,发现自己此时更难辨别影子了。他试图指引同伴们走向光明,可是在同伴们看来,他似乎比以前更愚蠢了。

所以说,想要说服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无论是见解、阅历、知识储备、乃至成长的环境都有可能只是影子或者事物的表面。每个人都有自己赖以坚守的生活方式,只是许多人都如同洞穴里的那些人一般,他们看不清自身原因存在的问题,只因没有跳出过洞穴站在理性和真理的阳光下衡量自己的过去。

年轻的时候,尽可能将自己跟那些庸俗的东西隔离开。到了一定年龄,把时间用来觉悟,学会抵制外在的影响与诱惑,只有在觉知的状态下,才能让精神独立于纷扰之间。

一个真正的求道者,他看待任何一条新的道路都不会轻易否决,只会把这个当作其它道路的补充。引人向善就是一条通往全然自由的过程,无知会褪去,它不能成为我们路上的任何阻碍。

柏拉图世界:http://www.fcxcn.cn/Sarouer/5540.html
反传销:www.fcxcn.cn 反传销柔儿团队主要负责寻人,上门反洗脑,现场解救劝说。团队长期在北海现场解救1040阳光工程,资本运作传销受害者,以及全国各地协助家属寻找北派传销的孩子(因传销而常年未回家者,被控制人身自由的人群),反传区域涉及:广西,广东,深圳,福建,江西,湖南,香港,浙江.附近有需要求助可与我们联系,孙老师13712257511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