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句流传多年的话:“你变得越来越像你的敌人。”因为那些让你排斥的事物,随着你的印象深刻,在你身上扎根并发展。这是因为强化了那些特征,最后在无形间给予这些过度的重视和过多的能量,最后你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模样。
古老的名句中总离不开客观的事实,就像:“你在娶一个女人之前,要先了解她的母亲。或者说你再嫁一个人之前一定要了解他的父亲。”因为你这位身边人,将来或许就是这个样子,又或许他(她)本质上就是那种人,只是被粉饰得很好,在完善自我体系以后披上一层伪装让你辨不清真伪。
许多事并不在于生活的大事呈现,毕竟我们总不是在逆境中生存。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并不在表面的明处,而是在生活和待人接物的态度,信念以及价值观。反过头来讲,甚至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、个人习惯、乃至对待金钱的敏感度,你身边的人一定会有他们讨厌的那些人的影子,还有父母延伸下来的相同的地方。
许多我们自己身上的观点、判断、价值观从未真正属于自我。而是很小的时候就收到家庭播种发芽的惯性思维,而这些传承的东西是无意识的,甚至步入社会以后受到身边不良影响,我们都会将这些东西看做是自己的思想。
遇上好的人,自然会向良性发展,遇上一堆不思进取的人,自然会变得懒惰。环境造就形形色色的人群,有些人的可怕在于只要没到利益冲突和分手的时候,你永远看不穿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所以,不要总想着用别人的给予来填补自己没有安全感和关爱的缺失,这样子你在精神上就是一个乞丐。